本草綱目

走路時,膝蓋突然“軟”一下,是怎麼了?如何走路才能不傷膝?

2018-04-03

雙腿能帶動身體前行,其中比較重要的部位就要數膝蓋了,如果一個人膝蓋不太好,那麼走路、跑跳、起床都會成問題,甚至不能用太大力氣,否則膝蓋就會打軟。可能有的人會說,我也沒走多少路,也沒衰老,怎麼膝蓋總是發軟呢?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?一個人的膝蓋好不好,其實從平時的症狀上就能看出來。

不斷出現以下4種症狀,說明膝蓋不好了,請自查

【疼】:活動後加重

不疼的時候不太疼,活動的時候比較明顯,尤其是比較費體力的活動,例如爬樓梯、登山、打籃球等,有可能出現疼痛症狀,而且疼痛的次數越來越頻繁,有時疼痛還會伴隨著紅腫。

【軟】:行動時無力

骨骼是堅硬的,所以能支撐我們的身體,如果走著走著突然“軟”了一下,就像變成了松緊帶一下子放松了,甚至會跌倒、扭腳,說明膝蓋出現問題。

【緊】:晨起時緊繃不適

膝蓋內部發緊,好像被強力膠緊緊粘住了,屈伸比較費勁,特別是睡了一晚上沒有動彈,關節要慢慢伸直才可以。

【僵】:需要幾分鍾解凍

長時間不活動,等到突然活動的時候關節會反應不過來,要在原地揉一揉、轉一轉,等待一會才能“解凍”。

如果症狀偶爾出現,可能和運動過度或輕微損傷有關,如果多種症狀合並且出現頻率較高,暗示了關節情況比較嚴重。

久坐比經常運動更傷膝,還不趕緊站起來

可能有人會說,自己平時很少運動,也很少遠行,沒事就是打打麻將、上上班,坐著的時間比站著的時間更久,按道理說自己的膝蓋應該很好才對。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
事實上健身跑步的人不容易出現關節炎,坐久的人關節才容易受傷,後者發生炎症的概率大約是前者的3,所以大家要改觀了,不要總是覺得坐著能讓關節得到休息。

說白了,人體在坐著的時候,看起來沒有動彈還很享受,實際上讓關節內的滑液減少了,無形中加大的摩擦,另外,在活動減少的同時人體的血流也會減慢,從而引起代謝速度下滑和神經麻痹,這些都不利於關節生長。

如果你經常腿打軟”,可能和以下3點有關

其一:久坐時間太長,然站起來不適應

簡單來說和腿麻了的情況有點相似,從久坐的狀態突然變成走路,關節還沒有反應過來,突然帶動身體前行,可能會突然發軟,但是站起來抖一抖,緩一緩,很快就會恢複。另外,坐下來的時候身體後方的肌肉、血管、神經都被壓迫著,站起來走路前要適當揉一揉,加快恢複速度。

其二:可能是半月板、韌帶損傷、髕骨脫位

多半和運動有關,因此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運動結束或結束幾天後,感覺自己的關節使不上勁,就像被累“傷”了,還有哢哢響聲和疼痛感。說明關節的穩定性已經被破壞,無法正常屈伸、旋轉,這個時候就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,不可拖延。

其三:中老年人多半是骨質增生或關節炎

如果腿軟的現象出現在中年人群體中,多半和退化、高頻率使有關。上了年龄後骨骼退化,修複後會產生骨刺,雖然也是骨骼的一種,但是因為凹凸不平,所以經常會有僵硬、發軟的情況。而關節炎就更好理解了,關節部位的組織紅腫疼痛,如果不治療,最後可能會影響正常走路。

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哪一種情況,如果不能分辨,情況比較嚴重,建議拍片檢查,不要延誤治療。

同樣是走路,有人走出長壽,有人走廢膝蓋學會這樣走,不傷膝

沒事出去走一走,放空一下大腦,順便還能鍛煉身體,可是,為啥一樣的行為卻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呢?可能是方法沒有用對。

要改掉內八和外八的走法

那些具有個人特色的走法對關節不好,可能會增加摩擦力度,縮短關節壽命。走路的時候要步態輕盈不拖遝,邁開雙腿向前走,相信有一根繩子拽著自己前進,步伐幹脆利落,不要發出唰唰的摩擦音。

要少走台階和樓梯

人每天要走那麼多路,走路時習慣會不由自主地彎曲,如果台階很高或走樓梯,就需要頻繁彎曲,且彎曲角度很大,而彎曲角度又和摩擦力度有關,會比走平地花費更多的力氣,加重疼痛和腳發軟的情況。

走路無法磨掉骨刺,不宜遠行

有的老人認為,骨刺就像變長的指甲蓋一樣,磨一磨就能變短變光滑,其實是不對的,因為我們無法得知哪裏的骨刺多一點,哪裏少一點,而且它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,不損傷磨平一說,若是走路太多,很容易刺激局部組織,引起疼痛,甚至讓膝蓋報廢,因此還是適度運動即可。

有關節炎的朋友,疼痛比較輕微,這個時候可以適當走路,加快關節康複,還能改善關節功能,通常走路不會讓你更疼,反而覺得很輕松,可是,如果走路時疼痛嚴重,關節又紅又腫,就要停下來休息了,繼續行走會加重。

參考資料:

[1]多爬山、多爬樓能磨掉骨刺?得了膝關節炎,別掉進這6個誤區·健康時報.2020-08-04

[2]骨科醫生:學會這樣走路,日行萬步不傷膝·北青網.2021-12-16

[3]走路膝關節總是發軟、容易摔倒,要當心髕骨脫位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.2021-01-14